编者按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打拼故事,“房子”是故事里出现频率颇高的词。它是百味人生的配角,亦是普遍存在的执着。有人将其当成目标,作为价值感和归属感的证明。有人随心而定,只追求自己力所能及。
时代观念不同,对房子的定义也不尽相同。《我和我的房子》系列,将以真实故事展现时光变迁中人与房子间的生活缩影。
被访者 | 木子(男,清远买房的广州仔,买房4年)
编辑 | Gragas
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90后,从出生、幼儿园到读大学都在海珠晓港一带居住,2014年大学出来实习,2015年就顺势在一家媒体公司工作。
工作了一年,恰逢公司开辟清远市场,领导就循例问我要不要过去。因为我不仅是广州人,还是独生仔,大家都觉得我不会去,但其实正因我从来未离开过家里,所以我才想去尝试一下。
就这样,我在清远度过了4年青春岁月(2016-2020年),并做了一笔肯定算是失败的房产投资。
当时清远有个房产投资概念叫做清远长隆,对于长隆大家应该不陌生,它一开始是在番禺,后来又到珠海发展,对当地整个片区的经济发展和楼价的拉动都是有很直接的影响。
所以清远一说要盖一个森林主题的长隆动物园,必然就炒起一阵房产投资的热潮。而事实上,清远的长隆动物园也不是一个很虚无的规划,长隆确实是拿地了,也动工了,甚至你现在去银盏那边都可以看到未完工的一些建筑。
按照规划,清远还会建一条磁悬浮铁路,由广清城轨引入到清远长隆里面,近来听说会在今年完工。而动物园的动物,也在早几年进驻到这个森林主题的动物园里了,一切还是充满想象力的。
而我在2018年入手的楼盘,就正对清远长隆门口,43㎡的房子总价50万元左右。虽是住宅性质,但房屋的格局和3梯十来户的梯户比,无不彰显它的公寓特性。它生来就是用作民宿、酒店托管等投资用途的,参照番禺和珠海的情况,应该会有不错的投资回报。
因为是住宅性质,我是首付给了3成,按揭的方式买下来的。购房时,和一家主营酒店托管的公司签了合作,并交付了2万元左右的管理费用。这笔费用呢,是给托管公司买家私、家电以满足托管要求用的。
如果顺利的话,房子一交付,我就可以收到每月2000元左右的返租。
然而,清远长隆的建设进度并不理想,直到2020年中我房子交付了,清远长隆都还没开业。自然而然地,签约的酒店托管公司就违反了合约,没有如期实现返租。
不幸中的万幸是,这家公司退回了原定买家私、家电的那笔费用给我。要知道,当时很多这种返租的坑都是企业拿了钱就跑路的,我起码是收回2万元退款。
但房屋交付后,我迟迟都没有去收楼,觉得收不收都一样。
在2021年末的时候,我买齐了家电扔到那套房子里。本来打算是出租的,但从同小区的业主群里了解到,租金真的很低,不带家电的就500元/月的租金,像我这样带家私、家电的就800元/月的租金。
由于我现在已经回到广州工作,如果我将房子租出去,一旦和租户发生什么争议,每个月跑一趟清远,一来一回所花费的车费、油费、餐费加起来,可能真是一分钱都赚不到,还要烦各种签合同、风险等问题。
所以直至今时今日,我的房子就那样扔在那里没管它了,懒得搞。
在清远买房可以算是一段很失败的投资经历了,楼价多年过去没有升值,没有任何投资回报,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一笔负资产,甚至还搭上了我首套房的贷款名额。
为了可以顺利贷款购买下一套刚需自住的房子,我还要凑钱还清这笔贷款。
如果不是买了这套房子,我的首付就可以是3成,而不是现在的4成,一切都会变得轻松、简单很多。并且,买房的这50万,加上3成和4成首付之间的差额,资金真的相差了一大笔,买房的选择范围也缩小了。
只能说,当年涉世未深,就当交了一次学费,买了一个教训。
其实体验过清远4年背井离乡的生活,我真的很想回到广州,回到家人身边。2020年我辞去了清远的工作,回到广州珠江新城这个打工人圣地的怀抱里。
然而,回到广州后我并没有在家里长住,清远的4年让我形成了自己住的习惯。起初,父母是会有一点点意见,但终究广州人的家庭观念还是比较开明的,至于是不是因为我是男孩子而比较少去和我表达,我就不得而知了。
虽然不在家里住,但我的亲朋好友都在海珠区生活,所以我就租住在海珠区江海大道某品牌房企的一套长租公寓。
房租是3000元/月,停车费要600元/月,35㎡的公寓,支出大约占了我收入的20%吧。
平时到珠江新城上班,就从公寓所在的社区门口搭公交车,不塞车的情况下需要30分钟左右,如果遇到塞车就上不封顶啦。我试过下雨开车回公司都用了50来分钟。
塞车就是珠江新城的特点,其实住得远不远都差距不大。而住得近,可能就是加班或者晚上有时候漏拿文件,回公司比较方便吧。
自己租公寓还是会遇到不少问题,我是一个比较爱做饭的人,公寓的厨房没有窗户和抽油烟机,一做东西吃,经常就是满屋油烟、暗无天日。厕所同样没有窗,广州的天气经常很潮湿,住得很不舒服。
所以无论是出于自己要成家立业的需求,还是出于对剩余资金保值、抗通胀的需求,我都是已经有计划地准备买房的了。
我的计划里,首先是凑够首付的基本门槛吧,毕竟清远那套房子后,我至少要给4成首付。
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,父母或多或少都会支助一些,但不可能让父母掏空家底地拿钱出来,我家只是工薪阶层,又不是城中村几套房子等着收租的那种。
另外,我也不会让女朋友的父母掏钱出来给首付。他们一直觉得在广州买房压力大,不太赞成。那如果还让他们掏钱买房,他们就会更直观地感知这种压力,所以不合适。
前段时间我已经去看过一些二手房源,希望买房这件事不是停留在空想,而是要迈出第一步。
目标很明确,就是海珠区内2000年后带电梯的二手房。现在中心城区的新房我是买不起的了,二手房又不能接受太老旧的房子。
我爷爷生前留有一套45㎡的黄皮楼,就在我父母家的楼下,距离地铁晓港站只有200米的距离,是6层高40年楼龄的房子。
我们2021年以120万元的总价将它卖了出去,没有留下来自己住,就是因为老破小存在太多隐性的问题,例如没电梯、容易塞下水道等等。这些问题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恶化,所以我不会再考虑2000年前的楼梯房。
虽然说2000年后二手房的老旧电梯也很危险、很恐怖,我在父母家就被困过电梯,但担心也没用,一分钱一分货嘛,穷都不怕了,你还怕啥呢是吧。
至于学位问题,我现阶段没有特别要求。一来暂时没有很明确的生育计划;二来,我自己本身就是海珠区长大的,感觉海珠的学校都不会太差。
我觉得学位对孩子成长不是起决定性作用,很多人没有学位房加持的情况下,靠自己的努力也考上了名校,家庭教育与自身努力还是更重要。所以在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宽裕的情况下,我不太愿意为学位房而支出额外的高溢价。
这个话题我和很多朋友都聊过,他们觉得我还没有小朋友,站着说话不腰疼,当真正有了孩子,或许想法就会180度掉头。
我都觉得有道理,所以等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,再和大家分享后续的故事吧~
相关推荐